(2)栉发拿头:用木梳、竹蓖梳头81次;用双手五指按压头皮,沿督脉、膀胱经、胆经,从前向后,从后向前,反复拿49遍;用掌心劳宫穴按摩头顶百会穴,左右换手,各36次古代认为此法能祛头风,使气血流畅,风气不入。现代认为改善了头皮血液循环,可加强毛囊营养,是美发的具体方法。
2、 通窍擦鼻功
(1) 俯按山源:以食指点按人中沟上三分之一的水沟穴36次;同时另一手点按两眉中间的印堂穴36次;再用拇、食指点按鼻翼两侧鼻唇沟上的迎香穴36次。
古代认为此法能升清阳,灭百邪,可见掐“人中”不但能救治昏迷,也能增强免疫功能,现代认为此法能改善上呼吸道血液循环,加强粘膜抵抗力,动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防治过敏性鼻炎、副鼻窦炎、气管炎等影响美观的疾病。
(2) 擦热山根:两手拇指鱼际处互相搓热,用热手沿鼻粱两侧上下搓擦36次,上至眉头的攒竹穴,下至迎香穴。
此法宣肺通窍,作用同上,不仅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美化语音,而且也能美化鼻粱。
3、 聪耳明目功
(1) 擦眼睑眶:两手拇指鱼际处互相搓热,指间关节抵上眼眶,掌指关节抵下眼眶,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眼睑36次,顺手用鱼际熨平眼角的鱼尾纹18次。
此法不仅刺激眼眶周围穴位,改善视力,而且促进眼睑血液循环,防治肿眼泡、针眼、下睑眼袋、眼睑下垂等。
(2) 搓手熨目:两手掌心搓热如火,目视掌心劳宫穴,由近至远,由远至近,来回拉动手掌 9次;闭目,再将两手掌搓热,捂住两目,轻轻沿眼眶揉动18次,眼球也随之转动18次,再反转18次。
(3) 肾水洗目:闭目想象从腰部两肾引出两股清凉的泉水,沿脊背上升,灌注两目,清洗眼球,于是双目清明如秋水,明察秋毫。
(4) 按目四眦:用拇、食指同时点按内眼角的睛明穴和外眼角的瞳子缪穴81次(按压眼眶),再用拇、食指同时点按上眼眶中间二分之一处的鱼腰穴和下眼眶中间二分之一处的幽承泣穴81次;再用拇、食指同时点按眉头的攒竹穴和眉梢的丝竹空穴81次。
(5) 8 子运目:用两手食指在眼眶四周做 8子形按摩,在印堂穴处交叉到对侧,各做18次;再目视掌心劳宫穴,双手拉动眼球左、右各转18圈。
以上几法,不仅防治目疾,而且改善视力,美化眼神,使眉清目秀。
(6) 击探天鼓:两手掌心捂住外耳道,食指放在中指上,用力下滑弹击后头枕骨,要听到“咚咚”的鼓声,左右交替各做24次;再点按颈后大筋两侧枕骨下凹陷处的风池穴和枕骨底正中的风府穴81次。
此法改善大脑血液循环,提高头面部供血,不仅美容美发,而且提神醒脑,使人精神焕发。
(7) 营治城郭:古人把耳朵比喻为宫廷的城墙,该法即按摩耳轮,用食指沿耳甲廷凹陷处都按摩到,再用拇指从耳背处与食指一起夹住耳轮从上向下按摩,到耳垂时拉一下,共做36次,以耳朵发热、发红为度。
现代耳针、耳诊研究证明,小小的耳朵,有全身的对应点,可反映全身各部分的信息。因此找到反应点、压痛点,不但可诊断出相应部位的病变,而且在此多做按摩,还有治疗作用。特别是耳垂部位,相当于头面五官,着重按摩有美容作用。中医认为,肾气通于耳,所以按摩耳轮,有强肾固本抗老延年的效果。
(8) 点按耳门:食指按住耳屏,恰好点按了“耳门”、“听宫”、“听会”三穴,再用拇指按压耳垂后面的“翳风”穴,中指按压耳尖上边发际处的“角孙”穴,食指要完全堵住外耳道,如此同时一按一放,做36次。
此法改善听力,防治耳鸣耳聋,使人反应更灵敏。
4、 搓涂美颜功
(1) 搓手浴面:将两手搓热,从前额沿鼻粱两侧向下按摩,至口角向外沿两腮向上摩至额头,如此循环往复36次,或以面部发红、发热为度。
(2) 拭摩神庭:神庭指前额,以拇指按太阳穴,余四指从中间向两侧分摩前额36次。
上二法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使皮肤细嫩,红润光泽,不生皱斑。
(3) 搓涂神水:古代把唾液喻为“华池神水”,“琼浆玉液”,把它均匀地涂于面部,可以美颜。据报道,国外发现唾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细胞生长,所以用其提取物制造美容化妆品,以利面部的新陈代谢,这与我国古代的经验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