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痤疮与脂溢性皮炎
痤疮和脂溢性皮炎与皮脂腺分泌过多以致毛囊堵塞有关,而皮脂腺分泌过多又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中医认为是阴虚火旺,因此治疗应从松静功入手。首先要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其次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戒烟酒。再练前文的委气诀、清心诀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练成内丹术周天功,此时一切影响美容的疾病都能不药而愈。
3、 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病
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营养过剩所致,超过标准体重20%者即可诊断,而超过10%者为超重。继发性肥胖病多由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和新陈代谢障碍引起,往往继发于某些疾病。上述的内丹术,对这两种肥胖病都有效,还要配合前文胸背腰腹四肢的修练。营养过剩者,除了多运动以外,还要节制饮食,最速效的功法是“辟谷功”。
现代研究认为,营养过剩和不足都足以损害健康,使人患病而短寿。经常饱食,不仅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使心、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肥胖病,于是糖尿病、胆石症、代谢性痛风、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妇女病等等许多疾病接踵而来。有人估计三分之一的人因肥胖而减寿,许多学者认为长期饱食,会使人未老先衰。美国科学家断言,通过把食物热量减少到维持人体正常体重所需要的三分之一,但保留其必要的营养成分,可以大大延长寿命。苏联学者认为,生理性饥饿,可激发和调动人体各种生理机能。据动物实验推断,靠减少饮食,人能延长生命四十年。
其实辟谷是要经过长期锻炼才能达到的,开始并非绝对不食,而是逐渐少食,并配合服用一些特殊炮制加工的茯苓、山药、松子、芝麻、胡桃、黑豆、石苇、蜜、花等等以及其他一些有营养和医疗价值的药物,这称“服饵”或“服食”,这些对健美减肥也是有利的。把辟谷食气作为一种医疗保健手段是值得研究的,不应该一概予以否定。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苏联新闻报道:一般认为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能少于机体所消耗的蛋白质,发育中的青少年则需要更多。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人,其食物中蛋白质只占他们所消耗蛋白质的 5%。苏联科学家确认,不足的部分是从空气中摄取的,因为消化道中有固氮菌能把空气中的氮变成硝酸盐,然后可形成蛋白质。虽然人是否能象某些
植物那样与固氮菌共生还没有得到证实,但这是研究辟谷食气的线索。一九八二年五月九日《人民日报》发表高树茂的文章《印度瑜伽和中国气功》,其中介绍瑜伽大师潘?夏尔玛,虽已年逾九旬,却可被埋在地下数小时之久而不会窒息,印度医学界认为“夏尔玛所从事的是一种人为的冬眠术,如将此法推广,可极大造福人类”。一九六八年外国作了“安葬活人”的实验,瑜伽术者萨齐亚穆奇端坐在一米见方的封闭墓穴内,其中有一盆五升水,为湿润空气之用。监测仪器表明,他的心脏在第二天停止跳动,但是到第八天实验结束前半小时心脏又微微跳动,体温从37.2℃降至34.8℃,而穴内温度为24℃~33℃。打开墓穴后,术者仍端坐在原位,全身剧烈震颤,持续两小时后体温复原。实验期间,盆中水蒸发了一半,术者体重下降四公斤半,血中血糖降低,尿素增加,说明代谢并未停止,体温下降,与哺乳动物冬眠的机制相似。现代老年学研究认为,经常降低体温2~3℃,延缓生化反应可以延长寿命百分之二十至四十。许多实验研究表明,经过瑜伽术或气功训练的人,新陈代谢可以低于基础代谢,耗氧量下降可低于常人。人睡眠时耗氧量降低10%,而气功态可使耗氧量下降16%。通过练功入静,把机体代谢降低到最低点,出现类似冬眠的状态,这是却谷食气的基本原理。
食气除理解为吞咽空气之外,主要还是一种入多出少的呼吸运动,但是以为气功就是吐故纳新的深呼吸运动则是陈腐的观念,事实并非如此。食气往往与闭气、胎息相联系,而这正是一种造成低氧状态的微弱的呼吸。从山区居民多长寿的事实来看,食气调息所造成的低氧状态可能对长寿有利。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产生许多文明病,辟谷食气作为一项有针对性的疗法,对健美和防病是有现实意义的。例如西方某些人以减食来减肥,不仅很痛苦,而且有危险。据报道一位一百四十公斤重的妇女,减食二百四十九天,体重减轻了五十公斤,但人也奄奄一息了如采用辟谷食气的方法减肥,至少没有忍饥挨饿的痛苦,文献记载和现实实践者证明,身心反而更加健康。其他如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胆石症等等,也可以此做为预防和康复的方法,对于一些从事野外工作或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人员来说,辟谷食气更有保护性意义,一旦发生意外,可以争取时间自救待援。
(1) “真人服六气”法
早晚阴阳转换之时,适应自然的昼夜节律,面向南先作一些导引按摩,然后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如《老子》所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使呼吸逐渐柔、细、匀、长,意守丹田,想象用脐呼吸,吸气则天地精气从全身张开的毛孔进入脐下丹田,呼气时,全身的浊气从毛孔射到无限远的地方。当全身温暖,微似汗出时,再想象多余的脂肪都已经气化,从毛孔射向远方。高血压病患者,可想象皮下脂肪象蜡烛油一样被热熔化,从上向下流过腹部和大腿,一直达到足心入地三尺。收功时,想象身体已变得很匀称苗条。《云笈七笺》说要面向四方依四季服六气,春天向东,想象引岁星(木星)之气入肝脏,余可类推(夏向南,火星入心;秋向西,金星入肺;冬向北,水星入肾;四季末居中,土星入脾)。或想象天气或地气,用九九、八八、七七、六六、五五之数而服气至饱。并认为行气久多而“断谷”最易,唯胎息之法独难。如能学胎儿停口鼻之气,则可居水底积日(未免夸张)。实际上胎息是极度深长而微弱的呼吸,甚至较长时间的闭气,这种高级功夫,非练功有素者不可盲目实行。否则容易出偏差,反生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