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锻炼使人健康、健美(11)

作者:宋天彬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通臂劲完后,便将中指领先,带动其他四指朝上成立掌,掌心朝外,手指仍须踊动,掌心外挺如通臂,使手腕酸胀。接着将大拇指及小拇指向外侧分开,食指和无名随之向两侧分开,中指不动,此时指尖胀而微麻,即是鹰爪劲。练鹰爪劲3-5次,便将手指的前两节一抓一松,抓时仍是中指领先,抓3-5次,此称为虎爪劲。练鹰爪劲时意念在五指尖上,练虎爪劲时,意念在掌心劳宫穴。

练完虎爪劲再练3-5次通臂劲,即将两手指放平,指尖向外,两臂左右用内劲外伸,作了3-5次后,练五指描太极。

(3)脚上八法:双手变成阴掌,即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丁字步:左脚向上提起,向右足内廉轻轻一靠,足尖点地,足背绷直,呈虚步,以小腿肚上承山穴发胀,足背发酸为度。搜裆腿:接丁字步,将左足提起,缓缓向前方踢出,足背绷直,足尖与胫骨成一条线,以伸直为度,此时膝眼穴与伏兔穴自然绷紧。翘剪式:接搜裆腿,就脚踢出伸直后,随之把左脚掌和足趾向上翘,关窍在委中(膝后掴窝)、承山穴两处,以觉酸为度。海底针:在翘剪式运动合度之后,随即脚后跟微微地朝前一蹬,关窍在后脚跟。凤点头:海底针练完后,将原来脚掌上翘的姿势,改为足大趾向下一点,同时足背绷直,其关窍在足大指的大敦和隐白穴。内转太极圈:将脚掌向内转一圈,其关窍在脚外面(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外转太极圈:将脚掌向外转一圈,关窍在脚外面。内叩脚:在外画圈之后,随即将脚朝内一叩,此时上腿的关窍在环跳(在臀部),足下的关窍在阴跷脉上。

(4) 童子拜佛式:上式结束,变成骑马裆式。捧沙掌:两掌心向上的阳掌好象捧着河沙,向胸怀里捧来。推云手:将阳掌推成阴掌,向两侧如弧形推开。半阴半阳掌:两掌再拉回中央合拢,又翻成阳掌。整个动作是左右手掌划两个小圈,两手变化时,要注意腕关节的变化,操作两遍,随即两掌变成捧沙掌,即童子拜佛庄的架势,升式复原成平肩裆式。在骑马裆架势作完三个动作后,就以“童子拜佛庄”架势缓缓站起,并收回左脚,恢复平肩裆式,配合念“嘶”字诀吸气,用逆腹式呼吸法,把丹田之气吸到任脉的膻中穴,同时紧收会阴穴,把气上提,两肩上提,下唇放松,下颌微内收,后颈与后脑稍用力,以提耳根,颈上抬,上抬至平肩裆时为止,才把下颌放松,此时从百会、大椎、长强之间会有气上升的感觉,使身体轻快地上升起来。

4 、地字桩

地字桩与天字桩的架势动作和内景均一样,唯操作的顺序不同,只是起手与下落的架势相反而已。起手是用阴掌,中指领先,从左右两侧起势,上举两手,开少阳脉,开成平肩裆后,所有的通臂、鹰爪、虎爪、五指描太极等动作,均与天字桩相同,直到双手下落之前。两手下落前是阴掌,从左右的一字平肩裆式向中央内合,变成半阴半阳的内合掌,然后再从中央下降,降到骑马裆为止。由于地字桩的操作顺序不同,与天字桩相反,而且经气的运转也相反,所以说天地桩是反正相对的,二者配合,以求经气的相对平衡。

以上功法虽然为四肢修练,但由于内练与外练结合,三调并用,所以更有整体美容的效果。不但使体形匀称,而且能防治各种疾病,保持心身健康。这些功法不必全会全练,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爱好,选择其中一种机可,见效的关键在于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六)自我医疗法

1、 五官病

(1) 鼻病:用通窍擦鼻功(见前),再点按上星(额头前正中线,入发际一横指)、迎香(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曲池(屈肘纹头中)、合谷(手背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中点)、足三里(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三阴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双穴各按摩81次,要注意气感,感传如能达到鼻腔更妙。

(2) 眼病:用聪耳明目功的(1)—(5)。有些目疾是颈椎病引起的,还要加练颈项健美功。中医认为肝气通于目,故应调肝,可用前文鼓腹淘气的嘘字,最多练 9次呼气即可。练时要放松入静,最好在场地开阔,风景优美的环境,为了入静和整体美容,还可加上“采日精,翕月华”的功法。前文气功的基本方法调心一节中已提到,采日精可补阳,翕月华可补阴。体胖面白怕冷者,可在日出日落时,面对太阳,想象吸日精气 9口。或站、坐、卧姿势不拘,闭目塞听,以鼻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想象心中有个红太阳,光芒四射,有九条紫光,向上出喉至口中,再咽下至胃中,想象心胃间光明透亮,慢慢呼气后,漱津吞津36次,可以补阳。体瘦面红怕热者,可在新月满月时,面对月光,想象吸月华气 8口。或姿势不拘,闭目塞听,闭气时想象脑中有个黄色月亮,发出十条白光,光芒向下入口中,将月芒咽下胃中,存想脑、胃间一片光明透亮,以口慢慢呼气,也漱津咽液36次。每夜练一次,在初一至十五练,后半月月光减,宜停练。其实随时可以想象练习,或白天服日光,夜间服月芒,或想象日在心中,月在脑中,结合进行,阴阳双补。

(3)耳病: 用用聪耳明目功的(6)—(8)。再点按“风池穴”(在枕骨下,项后大筋两侧)、“液门穴”(在手背4、5指间,指蹼缘后赤白肉际处)、“中渚穴”(在手背4 、、5掌指关节后,握拳与液门穴相对处)、“侠溪穴”(足背4、5趾蹼后赤白肉际处)、“太溪穴”(足跟腱与内踝之间)各81次,注意气感传导。

(4)喉病: 用固齿坚发功的玉液还丹。再用颈项健美功,特别是(3)按摩桥弓,可消炎镇痛,通痹解结。再点按“廉泉穴”(颈部中线结喉处舌骨上缘)、“天突穴”(胸骨上缘凹陷处)、“水突穴”、“太溪穴”、“少商穴”(拇指甲根桡侧)各81次,也要有气感,可治慢性咽喉炎。

(5)口舌唇齿病:用固齿坚发功的玉液还丹,再搓手浴面。点按“地仓穴”(口角外侧上直瞳孔)、“颊车穴”(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颧缪穴”(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人中穴”(上唇人中沟上三分之一)、“承桨穴”(下唇沟中凹陷处)、“廉泉穴”、“合谷穴”(手背第二掌骨桡侧二分之一处)、“太溪穴”各81次,可消炎止痛消肿。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