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7)

作者:佚名 来源:气功人网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摘要:《灵源大道歌》是宋朝宣和年间曹文逸真人所作。这位女真人可以称得上道学一流。《灵源大道歌》通篇一百二十八句,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隐语暗喻。虽然是女真所著,但决不限于女丹,是男

【“比如閑處用功夫,爭是泰然修大定。”】

人生难得是心闲,总是忙忙碌碌,思绪万千,身得闲很容易,这身子闲下来了,那心却胡思乱想去了,好不容易得见正道,际遇明人,却又生种种怀疑,迷惑于旁门小道而不能自拔。既然我们有幸得见大道,为什么不放下这些追求旁门数术的心机呢?与其把心思用在这些看似华丽的事业上去,还不如用心专一在不变大道去。人心总是杂乱的,总是充满希翼的,总是容易被形形色色的事物所吸引,我们的好奇心难得有一时能平息,我们的怀疑心难得有一刻排除。五花八门的障眼法,总是吸引我们的眼球,乱七八糟的江湖术总是唤起我们的占有欲。我们很难从根性上拔除这些恶习。既然,我们有下决心求证正道,那我们先把自己的心清闲下来吧。

【“形神雖曰兩難合,了命未能先了性。”】

修行人所追求的,无非就是神全形全。能得神形两全,那好似最妙的了。形也舍不得,神也舍不得,到头来恐怕舍不得也留不得了,神全在性上用工夫,形全在命上用工夫。但是这性命二物几个时候又分离了呢?神全不误形全,两者从来相济。然而,性上工夫不做足,那命上工夫也难进步了,未了命时先了性,未必不是一种好方法。精神圆满,那命会有不了的吗?

【“不去奔名與逐利,絕了人情總無事。”】

这段就是曹真人教授的性上工夫了。名利这东西对常人而言,绝对是好东西。所以要看破名利、放下名利,恐怕比登天还难,不和人争名夺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就是出家人也决难放下的。好象不去争,不去夺,自己就会受到伤害,失去自己的权利,失去自己的一切。这点,是性上工夫最难做的一步。谢绝人情往来,说着也很容易,但是难免我们必须应酬。同流不合污,随波不逐流,我们应酬的时候是否可以保证自己时刻清醒,不受利欲引诱而堕入其中呢?如果真能这样,我们的心自然就清闲下来了,身心安定了,步伐也轻松了。

【“決烈在人何住滯?在我更教誰制禦。”】

人往往难生大志气,大毅力。总是爱给自己找借口。没有决烈的勇气,没有勇于面对的精神,真的要是生出大志气,大毅力,也就破除了诸多窒碍。这些事情全靠自己,谁能来约束你,监督你呢?一旦松懈,前面荆棘丛生,障碍重重,立志、用心,不退缩,不畏惧,这才是修行啊。

【"掀天聲價又何如?倚馬文章非足貴。" 】

人一生的追求,无非是名利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带不进棺材,反而易成生活负累。即便你的声价极高,天下无人不知,但对实际的心性解脱有什么实质的帮助呢?男儿十年寒窗,笔走龙蛇,下笔有神,文章富贵。求的又是什么呢?这些对修行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弄得不好,这些才智就成了障碍了,书本上的东西,你学习得再多,但是属于你自己的又有多少呢?不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也没有用,只能徒增烦恼而已。丹经上总有很多名词,很多方法,照这些方法一成不变地去实施,不一定对你有好处。什么才是有用的呢?修行最重要的是体验,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啥叫无用之用?比如道教,将人身分为上中下,西藏密宗,把人身又分做五脉轮,而印度瑜迦,又把人身分为七轮,这些说法都是对的,没有谁错了,方法不同而已,个人体验差异之大,若是强拉硬扯,照本宣科,那肯定会出问题的,知识,往往会成为智慧障碍,对自己没有帮助,反而成为伤害,后天意识的清醒,往往就造成了先天智慧的屏障,人未到极度放松安静的情况下,这些状态是不会出现的,在一个城市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醉汉,半夜喝了很多酒,已经醉得一塌糊涂,他们觉得屋子里很闷,于是想出去散步透透气,结果他们打开的不是门,而是窗户,结果外面的人,看到四楼上掉下一团黑糊糊的东西,砸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声音,当他们跑过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发现两个醉汉,摇摇晃晃往前面走,嘴里说:“兄弟!下次下楼可别跨掉一个台阶!”两个人一点伤也没有,他们感觉不过就是少踩了一级台阶而已,如果在他们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从四楼掉下来,恐怕就是两具尸体了,在这种醉得不清醒而全身放松的状态下,他们却没有受伤,我们清醒,所以我们紧张,我们紧张,所以我们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太多的东西,对我们而言不一定都是有益的,何不把这些放下,返还到虚无自在的状态中呢?

【“榮華衣食總無心,積玉堆金得何濟?”】

说来说去,人总是想自己过得“幸福”点,拥有的更多点。有这个条件,你穿好点,吃好点,无可厚非。而为了享受这些,把自己折磨得辛苦不堪,劳累不已,值得吗?这样做,我们真的享受到了吗?无非是满足自己的虚荣,伤害自己的精神,自己享用什么并不要紧,就脚穿鞋,人有区别并不奇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各人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好象用名牌这个问题一样,你有条件为什么不用呢?你没条件又何必去硬撑呢?过度节俭和过度奢侈都失了中正,用也好,不用也罢,不彻悟大道,钱再多,不一定治得好病,也阻不了老,更贿赂不了死神。精神不得自由,最终在痛苦中死亡,临终之际满是失落和抱怨,没有勇气面对死亡,死时仍然迷糊,仍然恐惧。自己一生中从来没有做过自己的主人,始终是某种力量的奴仆,不觉得可悲吗?所以,曹真人劝后学赶快从自己的根性上下手,不要误了自己。

【“工巧文章與詞賦,多能礙卻修行路。”】

智慧是清静中生大定自然发生的,而不是用尽心思以聪明为智慧,任凭你才盖李杜,那也是俗才,绞尽脑汁去玩什么惊世骇俗,那是是自己修行的路上设置障碍. 到头才明白,这些所谓的才学,根本对自己的心性没有什么大用。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