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锻炼并非自我催眠

作者:张看 来源:气功人网qgren.com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在当前的气功认识领域,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即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气功的锻炼实质上是一种自我催眠。持有这种看法的包括少部分的气功爱好者和反伪气功工作者们以及一些其它领域内的学者。

“气功锻炼是自我催眠”这一理论早有肇萌,在早先,就有一些佛教的研究学者议论说佛教的禅定是一种自我催眠,但应者寥寥,且遭到另一些佛教学者的批驳。作为和佛教禅定有密切关系的气功锻炼,被一些人认为是自我催眠,本不足为奇。但此种说法经过反伪气功工作者们的推扬,取得相当大的市场。反伪气功者们在用催眠理论批判伪气功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用“集体催眠”的理论来解释一些所谓“气功大师”的带功报告,用催眠的理论来解释“远程发功”,以及其它等等。发现在气功的一些活动中,一般在气功师对气功学员的传授气功活动中,有催眠的成分在内,并批判之,是反伪气功者们的功绩。但反伪气功者们往往并不是气功的专家,很自然地,他们在解释气功的时候,顺手在“催眠”这两个字的前面加上“自我”两字,即认为气功的锻炼是自我催眠。在把气功解释成自我催眠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蛮横的,下的是断语。

很显然,他们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所谓逻辑,虽然被含混地使用着,但要归根接底到形式逻辑,其基本原则是同一律(A等于A)和矛盾律(A不等于非A)。反伪气功者们一方面,用催眠的理论批判伪气功;另一方面又用催眠的理论解释气功,明显违反了形式逻辑。那么,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反伪气功者们,回答不了气功和伪气功如何分界的问题。反伪气功者们也应付不了以下的质问,一个催眠师擅长将别人催眠,但他从未进行过一天的气功锻炼,按照反伪气功者的说法,他不会“自我催眠”,那这个催眠师算不算气功师呢?如若算,一个从未锻炼过一天气功的人,又怎么能算是气功师?如若不算,他能将别人导入到“气功态”,又怎能不算是气功师呢?

我认为:在气功锻炼的体系之中,有相当部分的自我催眠成分在内,但其本质并非自我催眠。本文就催眠、自我催眠和气功锻炼作一番比较,并对为何产生“气功锻炼是自我催眠”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性作一简单探讨。

催眠,英文名“hypnosis”,词源上系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改成,指的是类似于睡眠但又不等于睡眠的一种人体状态。催眠态由催眠师对个体进行心理暗示而来,催眠师以非常自然、不强迫地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后,个体从而不加批判地接受其指令,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从这个概念出发,催眠的实现总要存在着实施暗示方与接受暗示方这两个方面。在催眠活动中,实施暗示方是催眠师;接受暗示方是被催眠者。催眠态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个体主动性反应减低。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后,虽然在意识层面并未进入睡眠,仍然保留一定的意识,但其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却大大降低,不主动表现任何活动,倾向于接受催眠师的暗示去表现活动。

2,个体在催眠中的经验失忆。催眠的程度越深,被催眠者越无法回忆在催眠状态中的经验。或者催眠师经由暗示,让受试者在恢复清醒后忘记催眠中的一切经验感受。

3,个体知觉扭曲、出现错觉或者幻觉。错觉是指当事人对周围刺激物或者问题的失实解释。如催眠师告诉被催眠者“2是个毫无意义的数字”,然后问“3减去1等于几?”,被催眠者回答“等于1”。幻觉是当事人“无中生有”或者“有中变无”的脱离现实的知觉经验,如有的可能看见前面站着一个人(其实没有)或者对存在的人或物视若无睹。

石头等有物质而无生命,草木有生命而无情感,动物有情感、有意识但无自我意识,只有人有自我意识、有觉知。此“觉知”正是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所在,也是“气功态”区别于“催眠态”的分界限。我在看着一棵树,我不但看着这棵树,我还“知道”我在看着这棵树,此个“知道”正是“觉知”。动物看着树,但它并不知道它当时的行为。处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并没有“觉知”,也就是说没有“清晰的在场意识”,此是意识的病态反应。而“气功态”是意识的正确反应,与催眠态在以上三个方面作一比较:

1,个体主动性反应并没有减低。气功锻炼者在进入气功态后,意识进入不同于常态清醒状态的特殊状态,但其主动的反应性并没有减低。如,此气功锻炼者可以随时结束气功锻炼。因为觉知是贯穿整个气功锻炼过程之中。越到高级阶段,此觉知的意识越完整。

2,个体在气功态中的经验并没有失去记忆。气功锻炼结束,气功锻炼者仍可以回忆起气功态中的经验。日常经验告诉我们,回忆以当时事件的觉知作为前提,如果当时事件发生,虽然在个体的意识中产生经验,但没有觉知,则无法回忆。常人无法回忆自己在儿童时候的经验,因为儿童的心理结构仍处在“动物”的一定阶段,与没有觉知的心理结构的原始人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没有觉知的心理结构的,所以常人无法回忆自己儿童时候的经验。又,每个人夜晚睡觉总会出现大量的梦境,但在睡眠过程中,思维的过程没有觉知,所以醒来后无法回忆自己做过哪些梦。

3,在气功态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知觉扭曲现象。如觉得自己身体非常高大或者非常小等现象,但其只出现在较低级阶段,因为在较低级阶段,觉知尚未稳固。如果将觉知看作一定的心理结构,也就是说此心理结构还未完整,用中国古老的术语来说,即“神未全”。随着入静的加深,此种觉知意思的稳固,此种知觉扭曲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以上比较了三点,足以说明催眠态是意识的病态反应,而气功态是意识的正确状态。催眠之所以可能,乃在于人的心灵的一项重要功能——想象力——具有盲目的特性。想象力根据发生的事件在意识中组织起来,但组织的原则常常是不顾事实的因果联系,盲目的组织。如,某人在电梯中被抢劫,当时出现恐惧的症状,有可能此人日后发生了“电梯恐惧症”,即不再敢乘坐电梯,只要乘坐电梯,就出现恐惧的症状。此恐惧的反应与电梯本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但此人的想象力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想象力盲目的特性决定了其需要被意志力统率的特性,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成功解除了被催眠者的意志力,从而控制其想象力。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