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6)

作者:佚名 来源:气功人网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摘要:《灵源大道歌》是宋朝宣和年间曹文逸真人所作。这位女真人可以称得上道学一流。《灵源大道歌》通篇一百二十八句,从头到尾,没有一句隐语暗喻。虽然是女真所著,但决不限于女丹,是男

【但知恬淡無思慮,齋戒寧心節言語。】

人要是明白了修行不外求这个道理,按自然之法行持,一切忧虑消除,贪欲自然却除了,看淡荣辱得失,看破虚妄伪法,心灵自然就恬静了,神思没有了挂碍,心灵没有了忧虑,洒脱脱得做人,这和神仙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要做到前面所说的那些,还是一句话:从根本做起.不要以为自己下了决心修大道,什么礼拜、祷告、忏悔、诵读都是下乘了。祖天师当初受了法录,直至升仙,也从来没有终止过这些行为上的修行。不通过这些与自然感通,心中很难起恭敬,会生出我慢来,这样反而亵渎了自然,这些工夫,一分减不得,看起来好象是愚夫愚妇做的事情,却不知道内瓤子里不同,愚夫愚妇做的是为自己求福求财求子孙,愚修行们做的是为自己求仙求佛求不死,更低层的瞎修行们求的是为自己求法求术求神通。这些都不是该有的妄想,这些想法对修行非但没有帮助,反而有大阻碍,这样求,心灵能够清宁吗?神识能够安静吗?这和修行是背道而驰的作为啊。通过斋戒、礼拜、祷告、忏悔、诵读等等方法,使得自己生出大虔诚,大毅力,大恒心,这样持久而来就可以和自然交感,智慧也就增长了。

【一味醍醐甘露漿,饑渴消除見真素。】

以纯净工夫下手,不杂旁骛,不求而自然应验,效应显然。如美味醍醐,滋润甘露一般这种舒畅,决不是用语言能够表达的.身中本有宝藏,身外决难求得的,工夫不做而做,自然工夫做足,精华自结,坦荡荡,没有一丝纤尘,赤裸裸,没有一点虚假.人是生物,是生物就有新陈代谢,就有饥渴疲劳,因为在日常中,我们都不段地消耗能量,就需要从食物中补充,身体缺乏了什么,我们就需要补充什么,这个是必然的生存需求,精神也是一样,消耗了就需要营养供给。在不断的消耗和补充中,我们无暇顾及其它,大多时间都为饮食奔忙,为了维持生计,使得我不认识我,只知道不做工就没得吃穿,当我们补充足够了,所需要的营养,也就可以喘息了。精神也是同样,通过补充,我们暂时无所欠缺了,暂时可以安乐了,这时候就会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转而入于真定中,得见真我,这个真我是纯净无暇,没有任何污染的,所以称它做真素了。

【他時功滿自逍遙,初日煉烹實勤苦。】

这些工夫圆满了,神自然安,气自然足,自然也就逍遥了,没有经过苦寒,决没有梅花绽放,没有经过磨砺,怎么能达到彼岸呢?工夫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简单,要自己真拿出勇气,立起恒心大勇去做,那就难了,如果不经过当初,狠下决心,痛改恶习,勤学苦练,就不会有今天功满逍遥的快乐,所以,我们选定了目标,就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不要给自己任何放弃的理由,也不要想自己能偷点懒,下手的工夫是非常劳苦的,不经过这些苦,也就没有日后的甜了。人和人差异最大的就是坚持,坚持下来,你或许成功,坚持不了,决没可能会成功,在你选择的时候,如果方向正确,那决定结果的,往往就在于坚持二字了。

【“勤苦之中又不勤,閑閑只要養元神。”】

修行呢,好似一件极其辛苦的事情,但是你越是勤快,越是追求,那就离目标越来越远了,勤苦在于勤劳外体,苦练心志,而不是把执著当勤奋,把迷惑做辛苦,没有一时的懈怠,没有执著的迷惑,外体不论怎么忙碌,内心总是自在安闲的,这样安闲自在,元气自然不泄漏,自然充足,元气充足了,精神自然饱满,这些工夫都不是技术上的工夫,全在心性上琢磨。

【“奈何心使閑不得,到此縱擒全在人。”】

人的欲望,总是没有休止的时候,成年累月养成了一种求得的习惯,一时不得便心慌,一物不得就哀怨,想休息一下,但是这心就是歇不下来,念头无止息,累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这念头丛生,杂念孳彰,六神就没了主。习惯一旦养成了,想改变还真不容易,总觉得自己很苦,自己很受伤,自己很失落,自己总是得不到想要的一切,这样心如何能闲呢?我们可以自己做主,可以任这些杂念孳生,任其放纵,任其驰骋,也可以凭借大毅力,大恒心,大勇猛,使之消除,使心灵重归闲静虚无,重返自在逍遥,修行,就是靠你那么一点念头把握住方向,一旦你放弃了,什么也拉不回来。其实,真正的苦,没几个人尝过,叫苦的人,往往是觉得人人对不起自己,包括老天也对不起他,这种折磨是自己折磨自己,而不是谁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的只有你自己,因而,是修行者,就得把脊梁竖直!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句累。工夫在自己,而不取决于他人。信念不丧失,毕竟有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不要怕远,也不要怕累,更不要抱怨,低头走下去,自然就有进步的。

【我昔苦中苦更苦,木食草衣孤又靜。】

曹真人回想当初向道修行之初,那种苦是无法用言语叙述的,受过很多折磨,有过很多困惑,甚至是迷茫、失落,吃的东西都不是人吃的,穿的衣裳也不是人能穿的,景遇之难,生活之艰辛,没有强毅的忍耐力,根本就半途而废了。人往往下决心做什么的时候,的确显得很容易,轻易就可以做任何决定,但是到了中途,各种状况和现实摆在眼前,承受不了,那只能中途退缩,完全失败,能够坚持下来,能从迷惘走向清醒,能从折磨变成享受,这才过了自己这一关,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外界一切干扰。中途放弃是很多人的行为,能坚持到底,毕竟是极少数,所以这世界上成功的人总是比失败的人多很多。在这个艰辛的路途中,要承受无止量的孤独和静寂,无数次的彷徨,无数次的哀怨,这都不要紧,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方式的发泄,你放松了没有,继续走下去没有。

【心知大道不能行,名迹與身爲大病。】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道是怎么回事,大道实际也很简单,很朴实,不虚华,不神异,但是要自己真的执行起来太难了,诸多的障碍,自己的成见,外界的引诱,利益的熏染,脾性的干扰等等等等,使得自己在不自觉中就背离了大道。是人,就要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中,生活在现实社会就会沾染很多社会习气和社会价值观,首先是名利,名利不单单表现在自己要做多大事,要做多大官,就是我们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也是名利的障碍,这种障碍深不可破,堕落其中却很难自知,希望生在这个社会有多大作为,能做多大事业,这些都不是错,人都有其社会价值,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这一点没错。但是这一旦成了妄想,那就可怕了。这些都成了衬托自我身价的砝码,那哪里能有什么清静呢?不要推脱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些不是修行者的行为。只有面对,完成,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有了这个身子,我们就得要吃要喝,要睡,要拉,要玩乐,要刺激,过分的需求,使得自己疲惫不堪,并且还贪得无厌,这身子和名利一样,也成了我们很大的障碍了,一切要是自己能够清晰不迷惑得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内,不偏离,不极端,中正仁和,它又怎么能成为我们的障碍呢?以往无数的智者先贤,用很多方法考验后学,各种怪招都用上了,无非是替后学消除障碍,使后学这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什么的合适的度,怎么把障碍转化为非障碍,有些人觉得无非是俗世的道德约束,于是放弃了学习,重新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虚无飘渺的东西去了。有些人坚持下来了,内心得到了纯净,破了执著,生了大诚敬,气自然定了,神自然闲了,身子也安稳了,精神逍遥自在了,这样不幸福?不快乐吗?放不下成见,放不下执著,贪求无度,毕竟会痛苦终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