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初学气功入门知识汇编(23)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6、提肛呼吸

吸气时有意识地使会阴部肌肉收缩,呼气时放松会阴部。一般在练周天功时需配合提肛呼吸,其他静功也可择时选用。提肛呼吸可用于治疗中气下陷的各种疾病,如内脏下垂及脱肛、痔疮等,如同时配合逆式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7、潜呼吸、丹田呼吸、脐呼吸

潜呼吸是一种在腹式呼吸锻炼功夫较深的基础上, 自然出现的一种呼吸方法。其特点是经长年累月的腹式呼吸的有意起伏,小腹因惯性作用,而不须借助意念和外力,在高度寂静中,微微起伏。此时吸气绵绵,呼气微微,息息均匀,故谓潜呼吸。若从外表上看,呼吸似乎停止,而丹田一开一合,与口鼻一呼一吸自然配合,很有节奏,犹如丹田在控制着口鼻呼吸似的,则名丹田呼吸。如果腹部几乎不动,而想象呼吸从脐部出入,则称“胎息”。此时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结成一团,功夫进入更高境界。

8、体呼吸

体呼吸是在丹田呼吸的基础上结合以意引气,或配合一些动作形成的一种“开合呼吸”、“毫毛呼吸”。当“丹田呼吸”成熟时,口鼻呼吸就逐渐微细起来而近乎“若有若无,若存若止”的状态,亦即在万念泯灭的情况下,惟有丹田处一起一伏,一开一合,一呼一吸。此时稍加意识导引,吸气时想象气从体外向丹田收合,毛孔也渐合;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向外扩散,毛孔也渐开。如此一开一合,一呼一吸交替进行,则有云蒸雾散,气从体表出入的感觉,此时体表皮肤有温热感,也可见到微微汗出。若同时用两手两膝配合意识和呼吸的开合,做一张一收的动作,则收效更佳。

9、发音呼吸法

即在呼气或吸气时配合吐字发音,以加强气功的外用。在具体应用时,有的配合呼气时发音,以泻其实,如呼气六字诀;也有的配合吸气时发音,以加强补虚强身之效,如吐纳导引功中的“山根纳气”法。

调息的要求

气功的调息对动功来说,要求顺其自然,呼吸与动作同步;对静功来说,则大多要求柔、细、匀、长。正确的调息方法对人体的内、外呼吸产生良好的影响,而不正确的调息,则有产生偏差之虞。古人对调息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内丹术中更是倍受重视。

对于初学静功者,放松入静和姿势正确舒适是前提。也就是说,开始时要使身心安宁,形体放松和姿势正确,然后调整呼吸。如果一开始就练呼吸,由于“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形乱气散,反会出现胸闷、心烦、气乱的弊病。

呼吸锻炼的基本要求是“须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健康人的呼吸是自然的,而人体处于松静的气功状态下,气息的出入,应该极细极轻,连自己的耳朵也听不到出入的声音。气息慢慢地加深,注意要在自然中形成,不能刻意追求,用意而不用力。久之,自然呼吸就能过渡到深、长、细、匀的状态,不调息而息自调。

如何调心

调心是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通过意守达到入静养神的目的。意守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不外乎守内景与守外景,守静物与守活动,包括道家的守一与佛家的观想。入静的层次也可分为许多阶段,概括起来,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调心的重要性

调心练意,在气功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无论是姿势锻炼,还是呼吸锻炼,都是在意识指挥下进行的。调心的目的是为了把主管人体思维活动的“识神”调理好,使其不损伤“元神”。“元神”与“识神”的提法,在气功界是道家学派的术语,但儒家学派、佛家学派也同样从不同的角度注重探索人脑深层功能的开发。“元神”是禀受先天之精气形成的,它不受意识思维活动的支配而主宰生命活动,而“识神”是人感受后天万物万事后形成的,它主要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及思维活动。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为用。一旦“识神”为七情六欲所伤,将影响“元神”之作用,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而患病。气功调心是采用多种良性诱导方法和手段,排除杂念干扰,使之进入“恬淡虚无”的状态,进而达到抑制“识神”,保养“元神”之功效。

人的精神意识活动是多样的,在情绪上,有喜悦、愉快、轻松;也有愤怒、悲伤、紧张。前者为良性意念和情绪,有利于调节和修复大脑及脏腑功能,使疾病康复;后者乃恶性的意念和情绪,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气功的良性意念,如意想辽阔的海洋,绿色的原野,明月皎洁的星空,倾听泉水叮咚之声,默念轻松的诗词,回想愉快的往事等。这些良性意念对人体的精神产生良性影响,通过心理——生理效应,使患者病体得以康复。

此外,意守可排除杂念,使大脑入静。更重要的是通过意守丹田,结合腹式呼吸,诱发真气凝集,调动其循经活动,有助于加强各脏腑功能活动。意守其他部位亦可得到相应的效果。

调心的方法

1、松静法

放松入静是气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法。人们生活在社会和自然之中,必然要受到各种自然、社会的因素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造成身心紧张,气机失调,而生百病。因此,练功首先要消除紧张状态,时时注意精神和形体的放松。放松法有内外深浅之分,外松所表现的是解除身体、四肢、肌肉的紧张状态;内松所表现的则是意念方面的松弛。一般来说,掌握外松较内松容易。松的锻炼有一个由外到内,由粗到细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练功姿势摆正后,首先是使全身放松。所谓放松,就是通过意念引导,意想身体如棉花样地松散,似海绵般的柔软,象白云似的轻悠,逐步使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放松,并贯穿练功全过程。这种方法通常称作意松法。通过意松法的锻炼,诱导入静。通常采用局部放松法与三线放松法。这样一松一静,逐步进入身心放松状态。这是初学气功者常用的入静法——松静法。掌握好此法的人,容易入静,静下后就更容易体会松。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