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初学气功入门知识汇编(22)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3、站式

站式又称站桩,是武术训练的基本功。要做到“立如松”,足心吸地如大树,整个身体正直平稳。

(1)自然式:是最基本的站式。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平行踏地,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心,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其余按对各部位身形的要求做,全身放松入静。

(2)三圆式: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尖内收呈内“八”字,两膝顺着足尖方向微微弯曲。双臂平于乳部,作环抱树干状。两掌相对,相距约20厘米,手指呈握球状,形似虎爪。肩关节微垂勿耸起,呈自然伸展,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其余按自然式的要求。此式“足圆、手圆、臂圆”,故称三圆式。手臂的高低,架势的高低,可灵活调节,以控制运动量大小。要求双臂外抱内撑,神气贯顶,足心吸地,配合呼吸,“吐如落雁,纳如起飞”,则有飘飘然之感。

(3)下按式: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向前伸直,掌下有意下按,余同三圆式。

(4)伏虎式:先左腿在前,右腿在后,站成丁字形,身体稍下蹲,如骑马状,两足相距1.5米左右,左手伸出稍屈,顺放在左膝上方约10厘米处,右手竖在右膝上方约10厘米处,与臂弯成45°角,其意似左手挽着虎头,右手把着虎座,眼向左前方注视,头顶竖立。右腿在前时,与上述姿势相反。本式具有强筋壮骨作用。

站式易引气下行,对高血压、青光眼、神经衰弱及其他有阳亢症状的患者较为适用。

4、走式

走式要求轻灵,即所谓“行如风”。

(1)太极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足分开成平行步,两手交叠于小腹上。先以左足前移一小步,左足跟着地,足尖朝上,左膝自然挺直;同时右膝微屈下蹲。然后左足掌全部着地,膝稍向前弓出,下半身随之前倾,右腿自然挺直。再慢慢提起右腿,向前移动,与左足平行,右足尖轻轻点地,同时膝稍弯曲,此时重心在左足。随之右足前移一小步,以后各动作又重复同前。左右交替前进。行走时两眼睁开,平视正前方,或向下看足尖,头部正直,松肩坠肘,上半身要自然舒适。太极步每次可走20~30步。该式能增强下肢运动,适宜于老年人进行腰腿部锻炼,以防“人老腿先衰”。

(2)行步功:有新气功疗法、气功自控疗法等。

以上各式是练功时最常用的姿势,各有其特点和作用。应用时可根据练功者的体质、病情及功夫的深浅程度,结合各自的其他条件加以选择。卧式易于放松入静,虽有导致昏沉入睡的缺点,但练功时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因而对久病体弱者最为适用;坐式方便,易于放松入静和气沉丹田,又能导引气血下降,使部分肌肉处于静力性收缩状态,有一定强壮作用,故为一般气功入门者和病人所习用;站式练功有强筋壮骨的作用,还可避免坐卧两式易于昏沉的缺点,保持醒觉,易于以意引气,且又便于各种辅助手段的施行。但一般而言,初学气功者,应先练坐式(平坐),并辅以卧式,待有一定基础后,再采用站式,也有人主张,待站式练至一定程度后,再重新回至坐式——盘坐。

气功调身往往与调息、调心相结合。至于各种动功中的动作,则更应注意同意念、呼吸的配合,并服务于调心、调息及内气运行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将“三调”有机地融为一体,而达到气功祛病延年、开发潜能之效。

调身的要求

形体乃气之所依,意之所寄,是生命的支柱。练功必须保持形正体松。形正即姿势的正确和动作的准确优美;体松是肌肉松紧的灵活调整,刚柔相济,紧中求松,松而不懈。形正则气顺,体松则气活,于是才能生势生神。

如何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意守呼吸或调控呼吸,以达到和气养生的目的。它是练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应用意念,去改变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从而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

调息的重要性

初步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调息对机体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最终达到调整相应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调息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为调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于息,使心息相依,意气相随,气血调畅,五志舒和。如此则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养气保精养神。

调息的方法

气功调息方法很多,概括起来不外口鼻的运用,呼吸肌的运用,意念的配合,动作的配合,读字的配合,呼吸时相和呼吸速度的调节等。应用时可根据功法和练功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

1、自然呼吸法

由于人们的习惯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自然呼吸可分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种形式。成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多见;女子以胸式呼吸较多;运动员、演员、歌唱家则多是腹式呼吸。初练气功者,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时习惯的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身体放松入静,然后将呼吸调整得柔细、匀畅、自然。开始调息时,可采用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以助调息入静。

2、鼻吸口呼法

有口吸鼻呼法、鼻吸鼻呼法、口吸口呼法。在练功时多采用鼻吸鼻呼法或鼻吸口呼法。鼻吸鼻呼法多用于静功,太极气功、行步功等多采用鼻吸口呼法。有少数练功者,因鼻病、感冒及其他疾病时,偶然以口代替鼻呼吸,但口宜微张。除此之外,口吸鼻呼与口吸口呼法均不宜提倡。

3、大呼大吸法

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每一呼一吸要求尽量延长时间,并且还要求发出呼吸声,以达到“出入有声”。该法对增强体质,调动机体内气,以及对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学练此法时,声音应从小到大,并注意在空气新鲜的旷野地带锻炼。

4、练呼练吸法

古人讲“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因此‘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说明应用练呼法或练吸法要注意阴阳辨证。一般而言,练呼对上实下虚的高血压、肺气肿、青光眼以及头痛、头胀、胸腹胀满者较为适用:练吸对某些胃肠功能差、阳虚怕冷者较为合适。练呼可采用延长呼气,呼——停——吸,呼后念字等法,以加强呼气,延长呼气时相;练吸时,可采用延长吸气,吸——停——呼,吸后念字等方法,以突出吸气。

5、腹式呼吸

这是气功调息中最常用的呼吸方法。它有利于内气的聚集、贮存与调动。腹式呼吸一般分为自然腹式呼吸和深长腹式呼吸,后者由前者过渡而来。深长腹式呼吸又可分顺式和逆式两种。吸气时腹肌放松,随着横膈的下降,腹前壁逐渐鼓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凹进,横膈也随之上升到原来水平,此为顺式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等容呼吸)。逆式腹式呼吸(也称变容呼吸)则相反,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呈凹状,加之横膈收缩向腹腔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隆起,横膈也上升,使腹腔容积变大。故逆式腹式呼吸对腹部脏器的压力影响较大,因而对促进气血运行,提升阳气,改善肠胃功能有较大的帮助,适用于内脏下垂、肠胃功能失调者。但对年老体虚及高血压患者,各类心脏病患者和孕妇均应慎用或禁用。另外,逆式腹式呼吸难度较高,初练者不宜马上应用。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