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偏差研究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偏差的防治(2)

作者:张天戈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第三节    气功出偏的机理

气功偏差的生理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瞭,有待进一步研究。现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试作粗略探讨。

练功的目的之一是“炼气”。按中医理论认为内气在人体运行,是有一定循行路线的。出偏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内气运行偏离了经络路线。气不循经,则气机逆乱、内气妄行,从而引起阴阳失调、脏腑不和,营卫逆乱,酿成诸多不良反应。按照现代医学理论来认识,则因意念失当,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神经——体液——分内泌调节功能障碍,这可能是气功出偏的重要机制之一。

身、息、心,是气功锻炼成败的关键,掌握不好,就容易出偏,这三者对发生偏差的机制有很重要的联系。调身是调心调息的基础。假如静功中肢体不能在摆正姿势的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则经络不畅,气运受阻,就可导致气滞血瘀,内气妾行,引起偏差反应。

息调则心定。按现代研究认为调息除具有增加潮气量和对内脏起到良性“按摩”外,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如果呼吸较长时间不调时,则可破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引起内脏功紊乱,造成心、肺、胃、肠气功综合征。

调心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了纯净思虑,获得入静。实验证明,在气功入静功能态下,交感神经张力下降,副交感神经张升高,二者的协调关系进一步改善;同时基础代谢降低,表现出储能作用。然而,假设调心施法不当或操练失度时,练功者不但不能获得上述气功功能态的生理效应,反而会因杂念繁多,精神紧张等不良心绪,由心理作用于生理导致许多练功偏差症状。

第四节    偏差的预防

预防偏差是指导人员和练功者(包括自学者)双方共同执行的义务。

防偏应分为无偏先防和有偏早纠两个方面,二者同等重要。有偏早纠是讲早发现早纠治,防微杜渐,能制止初期偏差的发展,所以也是防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防偏措施

对练功者来讲:

(1)详细介绍病情,便于指导者辨证选功,待医师确定练功计划后,再着手操作。

(2)信任和依靠指导医师,要随时汇报练功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包括思想变化,生活情况和对气功锻炼的各种怀疑。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

(3)熟习并掌握练功要领,对功中出现的特殊感觉和现象不追求、不惧怕,泰然处之;作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顺其自然。

(4)本着动静相兼的原则,练完静功后,适当结合动功锻炼,这样既能防偏,又能纠治轻度偏差。假如一旦发现出了偏差,则应查找原因,及时纠正,不能慌张,主动请教指导医师,帮助分析纠治。

(5)无师自学练功者,一定要细致深入地理解功法要求和功理,结合个人情况选练对症功法。同时向身边懂气功知识和有练功经验的同志请教,切莫自以为是,盲目蛮练。

对指导人员来讲:

(1)辨证施功,因人施教,对不适宜练功的人,不进行气功指导。

(2)对自己没有完全掌握的功法,临床上没经实践的功种,不向外传授。

(3)对学员功中出现的特殊感觉不要轻易夸张和赞赏;更不要向大多数学员宣扬诱导。一旦个别发现出偏病例,要防止消息扩散,以免引起多数人的恐惧和疑虑,出现偏差“传染”现象。

(4)多了解和掌握常见气功出偏原因,注意避免。对练功者的实践,要多加分析,避免教功中的主观臆断、死板教条和经验主义。

第五节    常见出偏的临床表现

气功偏差表现形式繁多,但一般可概括为精神和躯体两方面。

精神方面:

表现为情志和精神方面的改变,如焦虑、忧郁、悲伤易怒、烦躁不安,严重者表现为哭笑无常、行为失控、幻觉、强迫观念等等。一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精神分裂症样类型。可有象精神分裂症那样的病理思维,尤以短暂的幻听、幻视、言语错乱,兴奋吵闹和行为无常为多见。二是癔病样类型。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呈阵发性。有较明显的暗示性,可因暗示而发作,受暗示而好转。三是神经官能症样类型。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情绪焦虑或抑郁。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