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治未病的原理与方法探讨

作者:黄健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黄健撰文说:中医历代医家在以气功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理论依据:1、上品三药,精气神。传统气功学非常重视精、气、神的作用,常将其称为“上品三药”。并认为此三者本质上都属于“气”,且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练功能使“上品三药”充足。就人体内部而言,练功者“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防御外邪而高,“保守真气,外邪客气不得而干之”。2、阴平阳秘,和为贵。通过练功来使阴阳和谐是气功治未病的又一重要原理。传统气功学将天、地、人合称为 “三才”、“三元”等。并认为“三才”均以“气”为生。气功通过两个途径协凋人与自然的和谐:一是在练功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界的一切可利用因索,来增强体质、充实正气;二是通过气功锻炼使练功者增强对自然界运动变化反应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形神关系方面,气功学认为,形与神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人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形与神的协调统一,是人体健康的先决条件。通过练功来协调形神,是气功治未病又一主要原理。由于形与神的保养要求并不相同,养形宜动,养神宜静,故在治未病的实践中,力求做到动静结合。3、德全不危,仁者寿。历代气功家都特别注意养性与练功的相互促进作用。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之论,将养性与气功锻炼融为一体。唐代孙思邈认为如果“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养性可以安神,而神安是气功调心的要旨之一,可以提高练功效果,所谓“神安气定”;另一方面,“得神者昌”,神气充足,能使“形与神具”而治未病。这是气功冶未病的另一主要原理。气功对和谐七情的作用机制也有两个方面,一是由调和情志入手,以使脏腑、气血不因七情过激而受损。二是从调整脏腑、气血的功能入手,以使人的情绪不因脏腑、气血的功能异常而不安。主要方法:1、养生保全,未病先防。a导引按跷。这里指气功动功,其具有强健筋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功法。b存想观相。根据存想(观相)的对象不同,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主导练功。二是平衡阴阳。三是导引内气运行,即以意领气。四是集中思想,调和情绪。2.早期干预,既病防变。a虚静松弛的气功锻炼,可以明显地调整人体的情绪,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放松功是此类功法的代表。其要点是专注“松”而集中思想、排除杂念、安宁心神。实验研究表明,三线放松功锻炼过程中,人体脑电 α 波指数明显增高,肌电功率谱明显降低,呼吸运动变异系数、呼吸频率、皮肤电自发波幅值、心率等均降低。临床研究表明,其对高血压、急性冠脉综合症等疾病,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b结合药物。泛指气功以外的一切医疗措施。功药结合主要有三种:一是气功 膏方,其既可用于养生,又可用于对疾病早期的干预。二是气功 伏针、敷灸,其多用于慢支、哮喘等内科、儿科疾病,及肩周炎等骨伤科疾病的发病前干预。三是气功 小剂量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其可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慢性疾病的早期或复发性疾病发病前的干预。总之,精气神、和为贵、仁者寿等是气功治未病的主要理论依据。导引按跷、存想观相是气功养生防病的主要方法;虚静松弛、结合药物则是其对疾病早期进行干预的方法。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