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养生练功常用俞穴简介

作者:张天戈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俞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聚集不同程度的真气。针灸疗法,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引动经气循经络运行,以防治疾病。气功虽然同针灸不尽相同,但俞穴的发现和命名也与气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详见下文“经络在气功中的应用”)。其分别点只是气功以意导气、凝神聚气,针灸以针刺或灸法导气。所以,无论针灸或气功,均可出现“得气感”和“经络感传”现象。因此,气功家常运用意守俞穴的方法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下面选介部分常用俞穴,其中各俞穴的作用,参照针灸文献,供练功者参考之用。

(1)少商:手太阴肺经穴。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处。主治咽喉肿痛、中风昏迷、咳喘、发热、癫狂、鼻衄等症。

(2)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食 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处。主治牙痛、咽痛、上肢瘫痪、热病、痒疹、便秘等。

(3)曲池:手阳明大肠经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主治牙痛、目痛、咽痛、上肢瘫痪、热病、痒疹、便秘等。

(4)迎香:手阳明大肠经穴,在鼻翼旁开五分,鼻唇沟内方。主治鼻疾患、口眼  斜、面痛、面痒等。

(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穴。在膝下三寸,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脚气、中风瘫痪等,为全身强壮要穴。

(6)厉兑:足阳明胃经穴。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开一分。主治牙痛、鼻衄、热病、癫狂等。

(7)隐白:足太阴脾经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旁开一分。主治腹胀、崩漏、月经过多、便血、尿血、癫狂、惊风等。

(8)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脚气等。

(9)少冲:手少阴心经穴。在小指桡侧指甲角旁开一分。主治热病热病烦满、中风昏迷、心悸、心痛、癫狂、胸胁痛等。

(10)少泽:手太阳小肠经穴。在手小指尺侧指甲角旁开一分。主治头痛、咽痛、乳汁不足、中风昏迷等。

(11)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眼内眦角旁开一分。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斜视、目视不明等。

(12)玉枕: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脑户穴等开一寸三分。主治头顶痛、目痛、鼻塞等。

(13)肺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咳嗽、哮喘、吐血、潮热等。

(14)心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心痛、惊悸、怔忡、健记、癫痫、咳嗽、盗汗等。

(15)肝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黄疸、胁痛、目疾、吐血等。

(16)胆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胆疾患、黄疸、胁痛等。

(17)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中肿、脾胃虚弱等。

(18)胃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胃脘痛、腹胀、胸胁痛、肠鸣、呕吐、脾胃虚弱等。

(19)肾俞: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主治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肾虚腰痛、水肿等。

(20)委中:足太阳膀胱经穴。在腘窝黄纹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痺、腘筋挛急等。

(21)涌泉:足少阴肾经穴。在足底中,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主治头痛目眩、头昏、咽痛失音、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等。

(22)劳宫:手厥阴心包经穴。在手掌心横纹中,第二、三掌骨之间。主治心痛、癫狂、痫证、口疮等。

(23)中冲:手厥阴心包经穴。在中指尖端的中央处。主治心痛、心烦、耳鸣、昏迷、热病、中暑、小儿夜啼等。

(24)风池:足少阳胆经穴。在股骨大转了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与内三分之二交界处。主治风显痹、下肢瘫痪等。

(26)大敦:足厥阴肝经穴。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一分。主治疝气、阴肿、经闭、崩漏等。

(27)会阴:任脉穴。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中间处;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的中间。主治二便不利、痔疾、遗经、经闭、惊痫、溺水窒息等。

(28)关元:任脉穴。在脐下三寸。主治遗精、遗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等。有强壮作用,是保健要穴。

(29)气海:任脉穴。在脐下一寸五分。主治与关元穴相似。为保健强壮要穴。

(30)神阙:任脉穴。在脐中央。主治腹痛肠鸣、水肿鼓胀、泄利脱肛、中风脱证等。

(31)中脘:任脉穴。在脐上四寸。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黄疸、脾胃虚弱等。

(32)膻中:任脉穴。在两乳间。主治气喘、噎膈、胸痛、乳汁少。

(33)廉泉:任脉穴。在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主治舌下肿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咽食因难。

分享到:
------分隔线----------------------------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