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功理论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从丹道看从性功入手者当从“止念”到“止息”(2)

作者:钱俊时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6、一些气功大潮中的功能人的早逝值得我们警惕

《益生文化》主编陈全林在其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值得重视:

“修道本为了生死,你有把握吗?我在写这一段时,正好接到南方某老朋友的丈夫的电话,说他的妻子已经成了植物人。我很感慨。她可是过去有名的大师,功夫很高,……多年前我认识她,她一直对我很尊敬。若来北京,会来看我。年轻的时候,功夫很好,有特异功能,可如今老了,精气神不足了,连自己也救不了。当年她给别人治肿瘤、治疗糖尿病,很容易。去年(2008年),她打电话给我,说自己得了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医生是要她截肢,视力也不行了。本来她喜欢看我写的书,如今,看不了。一年后,她成了植物人一样的病人。让人痛心,难过。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真正证道,了脱生死?而不是有某种功夫。功夫好不一定有道,也不一定能了生死。我见过不少前辈,到晚年,精气神散了,所谓“功”也就散了,还不如平常的人,疾病更严重。”

在上世纪气功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功能人,他们有这样那样的功能,诸如开天目,内视,遥视,透视,预测,体感,手感,治病,……。从丹道看,不管这些功能人习练的是什么功法,大都是(有不明原因的例外)在性功(静功)上有了相当成就:生“慧”啦!而生“慧”之因,如前所述,就在招摄来先天之炁。非常遗憾,这些已经能招摄先天之炁的功能人不少已经因病去世,甚至是早逝。原因何在?这个问题一直纠缠着我,这篇文章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

7、对“只修性,不修命”深层原因的分析

本文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引用吕洞宾的话“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既然是“第一病”,说明得此病很严重,而且患者不少!为什么会得此病?“初得小慧,悦而多辩”,这是唐·司马承祯指出的原因。一些功能人早逝引起我的震惊,我反复考虑,觉得这背后还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修止念,从性功入手者,在①见慧光、②入定、③生先天炁、④生慧之后,实际上是来到一个岔路口,他们往往选择走继续修性之路(这就必然导致“只修性,不修命”),而不走另一条修止息(胎息)、修命之路(这就踏上性命双修之坦途),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禁不住“慧”的诱惑,深层次的原因是从性功入手招摄来的先天炁有一个惯性,此惯性推动修持者继续修性。一年、两年、数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数十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不出什么恶果,但是恶果来临时,功能没了,先天炁耗散了,想救自己也救不了自己。诚如司马承祯所说:“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器漏泄,无灵润身光,遂至早终,道故难备。”

由止念转而止息,并非想当然的事。光靠“无为”是办不到的。充分发挥修持者的主观能动性,下大力“穷理”,摸清规律,按规律修行才是正道。

气功大潮中涌现的功能人多矣,但修止息,在胎息上有所成就并经得起验证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穷理”穷得很不够,修持方向未能把握住。

8、吕洞宾对从性功入手修丹者的谆谆教诲

从性功入手修炼最重要的是什么?按理说,当然是止念,见慧光,入定,生“慧”。但是吕洞宾不这么认为,他说:“如下手以清静为功者,必从性始,要到澄湛地分,杳冥恍惚,便见真息发生,这守的乃最上事。其后工夫,甚速甚妙,不为些魔累扰阻。”(《纯阳三书》,《吕祖全书》985页)

吕洞宾谆谆教诲,从性功入手者“真息发生”,“守的乃是最上事”,实际上是说不要满足于止念,要前进一步,由止念到止息,“真息发生”,这是“最上事”!什么叫“止息”?顾名思义,就是停止呼吸。“止息”正是此意。从丹道看,人出生后就启动的口鼻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属“后天呼吸”,是“凡息”,应当通过修炼将其停止,而代之以“先天呼吸”——“真息发生”,即实现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不招摄来先天炁,休想“真息发生”,休想胎息!)。此之谓“夺天地之造化”。没了氧气,来了先天炁,人活得不知好多少倍!

“所以长生者以炁”。(明·伍冲虚语)修止息,修胎息就是修先天炁,就是修命,就是修长生。既修止念又修止息,就踏上性命双修之坦途。因此只有在止念之后止息,将胎息修出来,才能避免“只修性,不修命”;不修“止息”,将胎息修出来,怎能获得“证道根基”以打通河车之路?又何以证得“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长生久视”、“阳神出窍”……也只能一一打上问号。

9、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由止念入定到自然止息

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同修先天炁方式一样,离不开入静入定,就是由止念到止息,具体来说就是:从性功始修止念,念止见慧光即入定,在恍惚窍冥中招摄来先天炁,在定境中突然止息(没了呼吸),自然而然关闭了后天呼吸,进行胎息。可见,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也离不开止念见慧光入定,止念方能止息。止息,即关闭鼻口呼吸,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不是强制式关闭的。丹家称之为“全天然”。内丹术传统修胎息的方式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由止念到止息”,展开来说,就是:修止念,念止慧光现,入静入定,恍惚杳冥中先天炁生而自然止息(胎息)。

有些话虽然有些跑题,不得不挑明。还有一种修止息的方式,就是不需入静入定,闭气,强制式关闭鼻口呼吸,亦可“后天返先天”,招摄来先天炁,并实现先天炁作用下的不用鼻口呼吸的胎息。这是晋·葛洪宣示的“闭气胎息”方式,其从祖三国时期的吴人葛玄即用此方式做到了“入水不溺”:“每大醉及夏天甚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