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静坐法讲义(8)

作者:丁福保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摘要:丁福保先生系近代著名学者、气功养生家、医学家和编辑出版家,江苏无锡人,生于1874年,卒于1952年。他长期坚持静坐修炼,探索气功理论,撰有《静坐法精义》一书。

问曰:丹田中之真人何以名之曰一?

答曰:此乃道家之隐语耳、简称耳。《庄子》曰,我守其一,而处其和。《抱朴子》曰,余闻之师云,人能知一万事毕。知一者,无一之不知也;不知一者,无一之能知也。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老君曰,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一之谓也,故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又一,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豫,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颈,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陆辟恶兽,水却蛟龙,不畏魍魉,挟毒之虫,鬼不敢近,刃不敢中,此真一之大略也。又曰,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所以白刃无所措其锐,百害无所容其凶,居败能成,在危独安也。《抱朴子》之言一如此,发挥一之精义可谓详矣。

问曰:《庄子》、《抱朴子》之所谓一,既闻命矣,高忠宪公家训谓静坐确有口诀,未知高子之所谓口诀著果何所指?

答曰:高子之静坐口诀,亦指一而言,故《高子遗书》曰,收拾全副精神,只在一处(谓静坐时当聚全副精神于两眉间之一处也)。又曰,“主一”二字最尽。一者,本体;主者,工夫。

问曰:观此心止于眉间已闻其详,此外尚有要诀否?

答曰:《太一金华宗旨》曰,尚有诀中捷诀,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即伊字也。梵天伊作∴,谓即日、月、天罡在人身,即是左目、右目与眉心。先天神人皆具三目,如斗母、雷祖是也。人知修炼眉心,即开所开之目,名曰天目是也),以字中点存诸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丹书所谓日月合璧之处)。人能用三目如梵伊字然,微以意运,如磨镜,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

问曰:《关尹子》谓譬如两目能见天地万物,暂时回光,一时不见。何以谓之回光?

答曰:两目微开,仅见鼻端,使外光自然透入,会于眉心,此名回光。

问曰:回光之功用何如?

答曰:一回光则周身之精气聚于一处,久久不舍,如百炼之精钢,其生存时则有兼人之精力,其殁后时时可以现形,此即金刚不坏之身也。故《太一金华宗旨》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又曰,光巳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又曰,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若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之诀,是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生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自然聚,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之候也。又曰,《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生者亦在兹矣。此贯彻三教工夫也(以上皆《太一金华宗旨》)。夫光凝结为法身,即《黄庭经》所云之赤子也,子丹也;即《老子》所云之谷神不死也;亦即《庄子》、《抱朴子》之所谓一也。

问曰:后世之注《老子》者颇多,然余未见有以谷神为黄庭中之真人著,亦未见有以谷神即为《庄子》、《抱朴子》之所谓一者,幸勿穿凿附会,乞以出于某书之原文示我。

答曰:焦竤《老子翼》曰,谷,有形者也,以得一故,虚而能盈。神,无形者也,以得一故,寂而能灵。人也能守中而得一,则有形之身,可使虚而如谷,无形之心,可使寂而如神,则有形与无形合而不死矣。《太上道德宝章翼》曰,白真人谷,谷者,天谷也。神著,一身之元气。天之谷,含造化,容虚空;地之谷,容万物,载山川。人与天地同所禀也,亦有谷焉。其谷藏真一,宅元神。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之泥丸,又曰黄庭,曰昆仑,曰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宫。其空如谷而无神居之,故谓之谷神。见《道藏辑要》心集三。

问曰:“谷神”二字除《老子》外尚见于他书否?

答曰:《抱朴子》曰,咀吸日华,谷神太清。庾信诗曰,虚无养谷神。庾肩吾诗曰,谈玄止谷神。后汉·高义方《清诫》曰,智虑赫赫尽,谷神绵绵存。梁简文帝《何征君墓志铭》曰,气高琼岳,心虚谷神。

问曰:道家静坐时,有循环运气之法,乞以最雅驯、最简要之说略示。

答曰:《参同契》曰,修之不辍休,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谷中。又《南华本义》卷三曰,缘督为经,所以为驭气之方也。人身背有督脉,自尾闾而通气于顶上之泥丸;前有任脉,自泥丸而通气于心窍之绛宫。然气必自脐下丹田转于尾闾而升于顶上,故曰缘督以为经。此养生练气之要诀也。又曰,摄生在精气神,而人之精神至于耗匮著,为嗜欲汩心也。故节欲保精,所以立基;凝神调息,所以永命。气之一呼一吸为一息,人物恃息而生,息依心神为主。气有阴阳,子时至则阳生,午时至则阴生。平日无调摄之功,周气生而不觉也。调摄乖方,则气生而多不应候也。子后午前,非有欲念而真阳起,以意摄之,归于脐内一寸三分黄庭之中,神与气两相凝注,至一百二十四息,而想此气至尾闾,循背脊,从鹊桥升于顶上泥丸宫,复下喉中、绛宫,遍历四肢,又从尾闾背脊透顶上,下绛宫,复归于黄庭,又凝息至一百二十四息,如前升降,或九度或七度而止。气上行之时,卷舌抵上腭,自然津液满口,呼定而咽,咽毕而吸,如此则吸气与津顺下丹田也。行气既毕,遍身以手摩擦而起。总之,真气为药,以神驭气为火练药。察真阳生举,是为火候。真阳初生,摄归黄庭,是练精还气;摄气由心,是练气还神;心无其心,是练神还虚。此不在交感、呼吸、思虑之粗迹,故称为元精、元气、元神。神气凝聚不散,所谓圣胎。

问曰:静坐时必学运气循环之法乎?

答曰:静坐时以此心注于两眉间,此为古来口口相传之秘诀,学者不可不习,释道两家皆如此说法。如欲作道家弟子者,必学运气循环之法。如欲归入佛家者,则不必学此循环法也。余学佛有年,故于此循环法,虽知之详而未尝实行也。

问曰:学佛者之静坐,既不学运气循环之法,更学何法?

答曰:学佛者之静坐法,谓之禅定。其阶级共分为四,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