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

作者:蒋维乔 来源:气功人网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禅  定  指  南》

前    言

禅定——修智证道的重要方法,在公元前七、六世纪,即已见诸古印度典籍。我们从婆罗门教古老的哲学经典、吠陀文献中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奥义书)中,便可窥其精义。

禅定、禅那均为梵文Dhyana的音译,其义为“静虑”。早在释迦牟尼之前,禅法作为古瑜伽的重要一脉,流行广泛。《奥义书》时代的禅法,主要特点是:闻声以入道,舍念而达梵。梵文“唵”字由阿(a)、乌(u)、门(m)三音组成,字上一点,为第四半音,音理上为鼻音的合口收声。存持唵声,在唵声收后无声之际,凝思谛听第四半音。集万念万声于一念一声,“习此大梵声,他声尽皆掩。”(《大梵点奥义书》)然而此声又是修道的手段,“念诵一唵声,制气至极止,如其力所能,平等持不已,正定念声逝。”(《禅定点奥义书》)直听入无声,外物若忘,意气声三者合而为一,水乳交融,混沌不分。“终然寂无声,无上境斯掩”,“是声为心声,更超此声上,得彼超上者,修士断疑网。”(《禅定点奥义书》)古印度所传禅定并非空定,定中内观,心莲开有八叶,日居莲蕊之中,月又居于日中,月中出火,火里生光,莲丰蒂圆。日月火光,层叠舒明,上穿中脉,导至两眉中间、额前交鼻根处,日积月累,便可获取正果,成就大道。

根据现存可考的史籍记载,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的学道期间,就专门修习过类似的禅法。据《阿含经》记载,释迦牟尼周游寻访,以期获得善道,达到无上清静妙境。后来遇到沙门师阿罗陀迦兰(Ar da  K l mB),向他学习一系列的禅定功夫,达到“无所有处”,即意识上一切空无所有,进入较深的禅定状态。后来,佛陀又拜另一位沙门师郁陀兰子(Ubraka  R maputra)为师,达到“非想非非想处无”,即一种更高层次的定境。然而,佛陀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努力,证觉得道,进入涅槃境界。

根据《大般涅槃经》(Mah parinirv na  S tra)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佛陀禅定的内容:

此是如来最后说法。如是世尊进入初禅,出初禅进入二禅,出二禅进入三禅,出三禅进入四禅,出于此处进入空无边处,出空无边处进入识无边处,出识无边处进入无所有处,出无所有处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出于此处遂进入灭尽一切想与受处。

尔时长老阿难询问长老阿拿律:阿拿律,世尊入灭乎?——阿难,未也,世尊尚未入灭,世尊已入灭一切想与受处。尔时世尊出于灭一切想与受处,入于非想非非想处……(继续依照相反的次序,返回到初禅状态)出初禅入二禅,出二禅入三禅,出三禅入四禅,自四禅出,世尊立即入灭。

由此可知,禅定为修道的不二法门,证悟之唯一梯航。经中所谓初禅,是指摈除世间种种欲念,由“离”生乐。如果断除觉、观,不见身境,无念内净,喜悦更增,便是达到了二禅。舍却二禅时获得的喜乐,进入更深的定境,得到世界上最高的喜悦,并由定生慧、达到正念、正知阶段,从而进入三禅之境。忘却物我,超脱苦乐,不苦不乐,心极寂定,就是四禅。

佛教小乘有四禅,大乘则有九种大禅: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此外,《大智度论》还载有般若经典所传的一百多种禅定。而释迦牟尼所证定境则更为高超,四禅之上,又有五个境界,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灭尽一切想与受处(即涅槃之境)。

佛教禅定略近于道教内功。道家功夫中的练精化炁、炼炁化神,大致相当于佛门修持中的四禅。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则约略等于四禅以上的境界,从探索人体奥秘、宇宙内蕴的宏观角度分析,仙佛合宗,佛道同旨。然而在具体的修炼方法、手段,达到的层次、境界、效应等方面,则千差万别,各有千秋。蔽于宗教门派者固不自见于此,往往自我吹嘘,打击对方;达于宇宙真谛者深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雍容大度,于两者兼收并蓄。不论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至今仍存在着多么大的分歧,有一条却为人们普遍承认,即尽管中外异俗,关山万里,只要方法得当,诀窍真传,佛道典籍中记载的效应、境界,均可随着学者功力的深厚,而逐一得到印证。实际上,佛道典籍中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先贤自我印证、长期实践的精华之集。东方世界文化宝库中这一丰富的遗产,价值弥高。这些杰作在历史上的影响,丝毫也不逊色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古老的长城。

俗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说,为使有志者能循禅定之途,了解并进而证悟释迦牟尼所述之道,我们汇集并整理数部重要且又简明的著作,以为学者的参禅指南。

《因是子静坐禅定全法》(下简称《全法》)的著者蒋维乔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佛学家,曾著有《杨墨哲学》(1928年)、《中国佛教史》(1929年)、《中国哲学史纲要》(1934年)、《吕氏春秋汇校》(19 X X年)、《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1932年)、《宋明理学纲要》(1934年)等等。他曾先后于1914年、1918年撰写《因是子静坐法》、《静坐法续编》二书,将道教、理学、医学,尤其是佛学中的静坐修持方法冶于一炉,并出以明白畅晓的文字。二书出版之后,销路甚广,流传各地,曾重版印刷数十次。自初版之后,经过三十六年的实践检验,最后作者以八十二岁高龄,勘定《全法》一书。

《全法》着重从原理、方法、经验三个方面来论述禅定。自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传出人体内部存在奇经八脉之说以后,议论纷起,莫衷一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则全面肯定了奇经八脉说的重大医学价值。蒋维乔又以亲身体验证实了此说,并详细记录了修炼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故殊为可贵。蒋氏还撷取佛教天台宗的修持精华——止观法、六妙法门,终生研习,坚持不渝,体会深刻,记叙真切。与此同时,《全法》还涉及到修道与日常生活、驱除疾病等问题的关系。坚持在阐述理论时,不离实践,使人们十分自然地确信,修持效果产生于理论同实践的密切结合。

因此,《全法》比起早先单独流行的二书,内容上就显得更加丰富,并且叙述详明,用语精当,可谓倾注了作者的毕生心血。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