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人网尽聚气功人,气功爱好者必看网站
气功人网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功法实践 >> 正文

广告赞助

广告赞助

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7)

作者:刘天君 来源:未知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入静影响和调节心身状态的机理与意守、存想不同,它不借助于设置特定的意识对象来诱导心身体验,而是立足于排除一切意识对象和意识活动所引起的直接的或潜在的心理、生理影响,使心身回归于完全自然的状态。故练功入静的过程就是排除非心身自然影响因素的过程,故只要操作得当,入静对心身必会产生良性效应。

二、境界性操作

境界性操作是练功中对整体意识状态即意识境界的自我判断、评价、把握的过程。这类操作是伴随性的,它不是主动引导的过程,而接近于等待、认可的过程,如水到渠成。

无论练功时采用意守、存想还是入静的操作,在练功的全过程中,意识境界的逐渐深化会显示出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依意念性操作的不同目的和方法,意识境界的演进变化也不尽相同。以下主要介绍入静意识境界的演化过程,对意守及存想的意识境界亦做简要说明。

(一)入静的意识境界

依据不同的标准和需要,练功入静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或层次。以下介绍的四阶段划分是以入静过程中不同时期主观体验的不同特征为依据而制定。按练功入静的一般进程,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如下。

1.松静阶段

此阶段是入静的浅层。主要体验就是身体及精神的放松与安静。真正做好并不容易。就放松而言,肢体的放松比较容易,而内脏的放松就不那么容易,然而内脏放松比肢体放松更重要。肢体放松的某些环节也相当容易被忽视,例如眉眼部分的放松。精神上放松的关键是不再有意识地去想什么,杂念还有,可能还很多,但只要不主动起念。真正的放松是身心内外的彻底放松,方能为安静打下基础。放松和安静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们互相促进,而且融为一体。肢体肌肉放松血脉才能静,松本身就是静的开始;故愈松愈静,深度的松即是深度的静,进入宁静舒适的境界。

2.动触阶段

此阶段发生于松静阶段的基础上,其表现可以归纳为古人所说的“十六触”,即动、痒、凉、暖轻、重、涩、滑、掉、猗、冷、热、浮、沉、坚、软。十六触所包含的内容,多属肌肤或内脏的各种感觉,也有的整体本体感的变化。动触的发作大都只发一触或几触,甚至多于十六触。典型的动触往往先从身体的某一局部开始,然后渐渐遍及整体。动触一般是缓缓开始,而后随着范围的扩大渐渐增强,诱发之后,再逐渐减弱,最后慢慢消失。动触阶段的后期所有的机体感觉均趋消失,身心如释重负,自觉轻捷安稳,周身的气血已经通畅,身心健康已达到新的水平,有病的患者此时多已痊愈。

3.快感阶段

此阶段多比较短暂,然而又十分鲜明。这一阶段常出现于动触阶段基本消失之后。快感的体验难以用语言形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快感.,似乎又包括了所有这些快感。此快感既是身体的又是精神的,或许类似身心交融的性快感(这种相似古人多有论及),但不同的是,生活中的性快感往往急切、强烈而短暂,难以调控和把握,呈现为冲动状态;而入静至快感阶段,身心的体验是宁静而淡泊,从淡泊之中透发出无限的、持久的舒适和愉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从寻常步入超越的分水岭,标志着练功入静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

4.虚无阶段

入境至此阶段,身心所向往的已不是感官或情绪的满足,而是忘却自我,沉浸于宇宙自然之永恒。一旦自我意识消失,便豁然开朗,自觉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瞬时走向永恒。此时意识与其所感知的对象一即宇宙之永恒,渐渐无所区别,意识即是其自身又是其对象,反之,意识之对象即是其自身也是意识本体。于是混沌境界便到来了,而混沌也就是虚无。虚无并不是死寂,静止。虚无的境界孕育和净化着无限的、可以创造一切的活力,这是一个生生不己的境界。

在练功入静四阶段的划分中,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各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不仅表现在先后次序上,也表现在各自的内容上。练功入静的自然进程大体依松静、动触、快感、虚无四阶段顺序发展,但不排除各阶段之间的互相易位与融合。第二,由于练功者的身心条件各不相同,每个练功者每一阶段的出现也不一样。天赋极佳者可能一开始练功就进入层次较高的阶段,而身心健康条件差或入静操作方法不当者,则可能修习了很长时间仍未进入快感和虚无阶段。懂得了入静阶段的相对性和入静进程的因人而宜,将有助于练功者扬长避短,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修习实践。

(二)意守、存想的意识境界

意守和存想意识境界的演化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作为入静的准备性操作,发挥“一念代万念”的作用,然后逐渐淡化意守或存想的对象,转入入静过程。二是在练功过程中不断强化意守或观想的对象,诱导出特殊的心理生理效应。例如意拳站桩的“意念假借”,藏密气功中的观想上师。后者在医学气功中不大常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四、三调合一

三调是学练气功的操作技巧,三调合一则构成气功境界。故学练气功进仅仅学习三调还不够,还必须懂得和把握三调合一。练功过程中从三调分离到三调合一,是一个渐进的、有机联系的过程。

分享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