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靠坐
除背部可以轻靠在椅背或沙发上之外,其余的姿势均同平坐相仿。然而由于背向后靠了,两足可以略向前伸一些。采用此姿势应注意,虽然是靠在椅背上,腰部也应努力伸直,最好是背靠腰不靠。
3.卧式
卧式有仰卧、侧卧、半卧。练功取卧式时,应注意枕头的高低要适度,而且床也不宜太软,木版床为宜。
①仰卧
这是卧式中最基本的姿势。仰卧时平躺在床上,脸朝天,头正直,口眼轻闭。四肢自然伸展。两腿可依据个人习惯稍稍分开或并拢。双脚自然斜向两侧,或足尖伸直向前探。双臂自然分放在身体两侧,双手掌心向内,轻贴在大腿外侧;或双臂曲肘向内,两手叠放于下丹田位置。
②侧卧
其基本姿势是:侧卧于床,左侧卧右侧卧均可,一般以右侧卧为多。头部略向胸部收,双目轻合。两腿叠置,膝部均自然弯曲,上面的腿弯曲程度大些,使两足均安放在床上。上方的手臂自然伸展,手掌向下放在髋部;下方的手臂曲肘向头部,手掌向上,五指轻轻并拢,放在耳边。
另外,侧卧式也可以将下面的腿自然伸直,上面的腿曲膝上提,将膝部弯曲成90度后放在床上。两腿呈一前一后,不再叠放,并将上侧腿的足心顶在下侧腿的膝部,手臂的安放是将上侧手臂略向前伸,掌心按在上侧膝部。下侧手臂弯曲向上,掌心按在上侧肘部。这个姿势也叫三接式。
③半卧
这是在侧卧的基础上,将上半身及头部垫高,斜靠在床上,呈半坐半卧的一种练功姿势。两腿可自然伸直,也可在膝下垫物,使小腿高抬起来。
(二) 动作操作
动作操作包括套路或自发动作的操作。前者是一系列连续的设定动作,后者是练功中自然出现的随意性动作。
1.套路动作的操作
大多数动功都有设计好的固定套路,练功时动作须按功法的套路顺序进行。由于套路动功的动作各不相同,例如鹤翔桩有十二节,大雁功有前、后各六十四式,五行掌有五节,学习套路动功就需要按功法分别进行,难以一概而论。但不同气功功法的动作仍有一些共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动作类型,常见的气功动作类型大体有如下几种:
① 柔韧型:动作多柔和、缓慢、连贯,例如养气功、八段锦。
② 刚硬型:动作多刚健、强硬、有力,常应用静力性收缩(等长收缩)的方法增强练功中“得气”的效应,例如易筋经、五行掌。 ③ 按摩型:运气至手,以手按摩(包括拍打)预定的身体部位,例如保健功、放松功。
④ 仿生型:模仿动物的动作,经提炼编成功法,例如五禽戏、大雁功、鹤翔桩。
⑤ 舞蹈型:动作取材于舞姿,优美而富于观赏性,例如某些瑜珈功法、禅定舞蹈。
⑥ 体操型:动作类似于体操,四肢及躯体动作均较舒展,例如练功十八法。
⑦ 行走型:以特定的步伐为基础编成的功法,例如新气功疗法、太极步、梅花桩。
当然,这些类型的划分都具相对性,可以互相交叉与融合。一种气功功法的动作可能兼有几个类型的特征。例如五行掌的肢体动作属柔韧型,但其手掌的动作则数刚硬性,要求有静止性张力。
另应注意,气功锻炼中的动作与通常体育锻炼的动作在操作上有重要区别。一般体育锻炼大都使用肌肉的力量,而练功要求“气到力到”,强调运用内气导引动作,切忌生硬和使拙力。故练动功时,肢体的肌肉原则上不应该是紧张的、硬梆梆的(刚硬型动作除外),而是很放松。动功的力量应来自于随心所欲、能够突然集中爆发的弹力,而不是直接的肌肉张弛的力量。因此,如果练动功后胳膊、腿的肌肉疲劳僵硬,酸麻疼痛,大概在用力方面已有所不当。
2.自发动作的操作
气功锻炼中会有自发动作产生,也有专门练习自发动作的功法,称为自发动功。自发动功的动作随内气的运行自然发生,既非预先设定,也不由意识支配。其动作多种多样,可大可小,可柔可刚。
自发动作的操作关键在于不能失控。其动作的发生虽然不由意识支配,但其动作的中止则应可由意识控制,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由于自发动功的调控难度较大,有出现偏差的可能,一般不适合于初学者。